您好:
您已成功加入此商城會員,後續您可使用以下帳密進行登入,如需變更資料可進入會員專區自行修改,感謝您的支持!
作家 / yahoo知識+ 報導
玻璃的破損,總是人們對於玻璃製品感到困擾的一項問題,除了破損時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或困擾外,其碎片更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。當然,造成破損的原因很多, 但不外乎是外力撞擊、瞬間溫差、不當形變等等。而在建築工程中,除了運輸或安裝過程的破損外,幾乎絕大部份完工後的破壞,都是因外力撞擊所致。形成外力撞 擊的原因有很多,例如異物碰撞、人為破壞、堆置或安裝不當導致邊角不當受力等。但是,除了上述因素外,對於強化玻璃而言,還有一個不能排除的因素,那便是 玻璃的自爆(Spontaneous Breakage)。 所謂自爆,就是玻璃本身自發性地發生破壞,其肇因就是玻璃中含有微量雜質:硫化鎳(Nickel Sulfide, NiS)所致。其實,在玻璃原料中,微量的NiS便存在其間,因此在玻璃的生產過程裡,總免不了有極少部份的製品含有NiS成份。就學理上來說,NiS可 以兩種型態存在,分別為α-type(穩定態)及β-type(不穩定態)。在常溫下,NiS會以α-type的穩定態存在,但當溫度上升時,NiS便會 轉化成β-type的不穩定狀態。在前面曾說,浮式玻璃生產時熔爐的高溫,的確會使NiS轉化成β-type,但因為其過程為自然降溫,故NiS便可隨玻 璃降溫退火過程自動轉回α-type。所以普通玻璃中即便存在NiS也不會對玻璃產生不良影響。但是,對於經過熱處理來提升強度的強化玻璃而言,NiS便 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,此係由於熱處理的高溫作用,會使得玻璃內NiS再度被活性化,更由於強化過程中,玻璃是採急速降溫,NiS便來不及轉換回穩定的α- type,便以β-type被固結在玻璃中,於是這不穩定的NiS就如同一顆不定時炸彈存在於強化玻璃內,一但環境對它發生誘導,便可能會自行爆裂,這也 就是自爆發生的成因。事實上,自爆只會發生在強化玻璃中,並不會發生在熱硬化玻璃,這是因為熱硬化玻璃雖經同樣再加熱的步驟,但因其降溫較為和緩,不像強 化玻璃急速降溫,NiS便可隨溫度下降而轉換回穩定的α-type,自然便不會有自爆之疑慮了。 當玻璃突然破裂,而又一時找不到原因解釋時,人們便會推論說這是玻璃自爆。其實這是不公平的說法,因為造成玻璃破損的原因很多,自爆只是其中之一,更何況 會發生自爆的機率其實很低,通常只是千分之幾與萬分之幾的機率,當然這與各玻璃生產廠的原料、品管等等因素有關。對建商或營造廠而言,有時候幾個工地碰不 到一片自爆,有的卻一批玻璃自爆了幾片,所以這是機率問題,不過總歸而言,碰到自爆的機率總是相對較低的。此外,對於外牆玻璃,因為直接暴露於室外環境, 在日夜冷熱溫差循環的交替作用下,若玻璃含有NiS成份,也應會在使用的前期便被誘發出來,當不致於在使用數年後,才發生自爆現象。 自爆的問題可說是強化玻璃無法避免的宿命,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手段來降低自爆對使用者的影響,而其方法便是可採用「熱浸試驗(Heat Soak Test)」來篩檢出這些含NiS的強化玻璃。從另一個角度看來,熱浸試驗也可視為是對強化玻璃中NiS成份所進行之品管篩檢方法。其步驟是將強化玻璃緩 慢地加熱(約需2個小時)至近300℃,並保持在此一溫度約八小時,最後再緩慢地降至常溫(亦約需2個小時)。所以熱浸試驗的過程是相當的冗長,而其目的 就是以溫度的升高來誘使NiS活潑化,並使之於爐中爆破。但是有一點要特別注意,就是熱浸試驗長時間的高溫,可能會導致強度的衰減,所以在整個的過程必須 謹審而小心的控制,不可使溫度過高,以免造成所謂的「退強化」現象。 對於熱浸試驗,還有一個重要觀念,就是熱浸試驗是一種對強化玻璃是否含NiS成份的篩檢手段與方法,但是它並不能將NiS從強化玻璃中去除。此外,任何試 驗都有其誤差值,熱浸試驗也是一樣,它雖可過濾出含NiS的強化玻璃,但仍無法百分百篩檢出含NiS的所有製品。所以熱浸試驗當然可將自爆風險度明顯有效 的降低,但仍不能夠完全排除自爆發生之機率。